32位單片機供需失衡,導致有10~15%的價格上漲是合理MCU芯片是這個世界應用最廣泛的芯片,2020年出貨將近235億顆,到2023年MCU的出貨將首次突破300億顆每年。其中汽車電子應用已經占據(jù)超過1/3的MCU市場,而汽車自動化、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網聯(lián)化正在推動著汽車電子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,這將大幅拉動高集成度MCU器件的需求。
根據(jù)總線或數(shù)據(jù)暫存器的寬度,MCU可以被劃分為4位、8位、16位、32位以及64位。其中,8位MCU工作頻率在16-50MHz之間,強調簡單效能和低成本應用。16位MCU,工作頻率在24-100MHz之間。32位MCU工作頻率大多在100-350MHz之間,其執(zhí)行效能更佳,應用類型也相當多元,可說是MCU市場主流。
正是由于32位MCU出現(xiàn)并持續(xù)降價及8位MCU簡單耐用又便宜的低價優(yōu)勢,夾在中間的16位MCU市場一直在被擠壓,成為出貨比例中最低的產品。32位單片機則成為全球消費和工業(yè)電子產品的核心。
從全球看來汽車電子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,目前MCU市場占比約為33%,工控及醫(yī)療領域排名第二,占比為25%。
MCU的交付周期為26周或更長,供應鏈短缺可能至少會持續(xù)到今年Q3。MCU需要40mm以下的制程,而大部分IDM都把芯片生產外包給了臺積電等代工廠,目前臺積電TMSC生產出貨量占所有汽車MCU約70%的市場份額,車用IC還是只占臺積電營收的2%。
MCU供應商排名前7位所占的份額就達到了98%,只有極少數(shù)的意法半導體保持了較高的垂直整合水平。車用MCU一直是8英寸廠生產,原廠都是上市公司,財務不允許投資成熟制程,近幾年不斷轉向“fab-light”(輕晶圓廠)策略,原廠MCU排單最終都是去臺積電催貨。比如之前村田直接關閉低端MLCC工廠,利基型被動件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缺貨。
由于供需失衡,這種不平衡導致MCU有10~15%的價格上漲是合理的,這種結果和生產線的停產,以及連續(xù)的產線開關相比影響將是有限的。不過未來幾個季度,合作將使所有車企和供應商都能獲得一些MCU,這次危機將幫助提高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對供應鏈物料風險監(jiān)控和管理。預計2021年底車用IC緊缺現(xiàn)象將徹底緩解。 |